主日证道
证道音频:
在前面几周的讲道中,我们曾经谈到十字架与真信仰的话题,耶稣亲自说对门徒说,他将要去耶路撒冷受死和复活,以及门徒们也要背起十字架来跟随他。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的经文就是具体的展现出,当门徒来跟随耶稣的时候,他们究竟是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所面对的外部的挑战,以及他们内心的挣扎。他们的经历和我们不一样,但是,本质上没有区别,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也会看到,我们面对的外部和内心的挑战分别是什么,以及耶稣是如何带领我们跟随他的。
路加福音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52 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马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53 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54 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吗?」55 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5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
57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58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 神国的道。」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
面对外部的挑战
这里提到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他升天的时间近了。他在世上传道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当耶稣升天的日子将近的时候,耶稣定意—“果断地起身出发”(τὸ πρόσωπον ἐστήρισεν—坚决果断地面向)想耶路撒冷去,并不能被任何事阻挡这一事的发生。他知道在那里会发生什么。在这之前不久,他告诉他的使徒说“人子必须受许多苦…并且被杀,却会在第三日复活”(路9:22)。
接下来提到:52,53节—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要向耶路撒冷去。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稣要路过撒玛利亚。差遣使者在他之前去安排住宿。撒玛利亚人是由公元前722年亚述人征服巴勒斯坦地区后,所带来的外族人和本地犹太人混居通婚等在一起后所形成的族群。他们继续秉持了旧约信仰的某些部分,但是又掺杂了外邦人的偶像崇拜,与当时犹太人的信仰非常不同。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素来不和,相互仇视,很多上耶路撒冷的人宁愿绕路也不经过撒玛利亚。
为何耶稣要经过撒玛利亚?因为福音的缘故,神爱万民,所有人都是拯救的对象。而当那些撒玛利亚人得知耶稣要前往耶路撒冷时,他们就拒绝招待他们,种族,文化。。。 太多看似跟信仰有关但其实无关甚至是拦阻的东西……。
接下来54 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阿,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吗?55 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5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
雅各和约翰无疑就是耶稣差遣先前往的使者。他们只通过自己的角度来看,意识到撒玛利亚人不友好的态度。他们知道以利亚请求上帝从天上降下火来除灭亚哈谢王那些不友好的士兵(王下1)。他们想要效仿以利亚,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这些不友好的撒玛利亚人。
耶稣拒绝他们这样做。他“责备他们” (ἐπετίμησεν αὐτοι̂ς)。“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耶稣说这些话,并没有责怪以利亚的行为。以利亚当时的境况很不一样。在他的情况下,他反对的是一个收到了很多次警告却仍然心里僵硬,不悔改的王。这一次,耶稣来是要叫人悔改,并将它们从罪和灭亡中拯救出来(路19:10)。所以耶稣说: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他审判众人的时候还没有到。耶稣与他的使徒们没有因这些撒玛利亚人不接待的行为而惩罚他们,而是前往另一个村庄去了。
在这里,我们先停一下,来想一个问题,为何约翰雅各在别人不欢迎他们的时候,就会想到以利亚的例子?要仿效以利亚的例子求上帝来消灭对自己不友好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信仰以及跟随主的日子?我们在外部环境中遇到挑战的时候,如何来看待呢?看待那些不欢迎我们的,给我们麻烦的人和事呢?
撒玛利亚与犹太是世仇。耶稣因为福音的缘故而计划途径撒玛利亚。被差遣先行的约翰雅各,是会预计到被拒绝,还是认为他们应该如同先知一样被接纳?或许“信仰”带给他们许多的是优越感和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经历的应该是很顺利的。今天一些信徒是如此的期待,因为有信仰,所以期待在世界应该更顺利,更被人所高看,更被优待。别人经历的艰难困苦,因为自己是基督徒,所以应该不用去经历。但耶稣却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可是基督徒对自己在世界遇到的麻烦和挑战没有预备,觉得自己信主了,别人,周围的世界会认可自己的信仰,接纳我们,而当遇到周遭的不欢迎,抵挡和麻烦的时候,就非常困惑甚至愤怒。体现在信徒生活几乎所有的方面。很多弟兄姐妹,如果你的家人不信主,是否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觉得他们要来欢迎和接纳自己的信仰,但是当别人没有的时候,你会很难过甚至愤怒?
很多时候,家里的另一半,甚至孩子不信主,我们会认为,赶紧让他们,信主就万事大吉了,没错,信主是最重要的事,但不是信主了就万事大吉。这些认为一定要让另一半信主就可以万事大吉的人,往往动机是为了改另一半的毛病,让别人认同我的话,夫妻关系就好了。所以,当别人不认同的时候,就生气和苦恼,不惜动用各种力量让别人屈服,而不是出于爱来服侍别人,去把福音这个好消息给被人。
很多时候,当你跟随耶稣,在家里,教会里服侍,在工作中努力效法基督时,罪性也会因周遭的挑战有这样危险的想法。认为我跟随耶稣是一件高尚的事,因此神会高看,其他人,甚至其他基督徒更加要高看我。所仰仗的,更多是所谓自己做的好事,服侍的成绩和果效。在服侍的时候,也会用很多律法的工具去“催化”,操纵manipulate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们认为自己非常不同,自己可以吩咐“火从天上降下,烧死不听从自己“真理”的人“.他们在地上建立自己的”小王国“,而自己早已坐在宝座上成为了”国王“,享受着人们的崇拜和称赞。
面对约翰雅各“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的请求,耶稣的反应是责备。“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何等宝贵的提醒,对所有基督徒都是如此。
真正的侍奉永远应该是在福音中的。我们希望给人的,是福音,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耶稣提醒门徒们说自己是来救人而不是来灭人的。那么跟随耶稣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答案,唯有从耶稣的十字架中去寻找,从那里,我们发现,我们这些可怜的,心里面充满各样罪恶的人,神却没有烧死我们,而是救了我们,这是平安的,救赎的福音。这是我们用来面对自己,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跟随他传讲福音的路途中,我们也要经受来自不信者的嘲弄,羞辱,甚至是迫害。那是我们尤其需要祷告,让神的爱,而不是复仇与报复,来掌管我们的内心。如果一些地方的人们很明显地拒绝我们的信息,我们就应当到另一处去,不是用暴力用诡计用自己的方法让别人马上改变。我们必须要将最终的审判交在上帝的手里。
二.面对内部的挣扎
如果前面是如何面对外部的挑战,下面我们看看面对跟从耶稣内部的人的问题。这里耶稣和三个人有互动,这三个人也代表了三类人,代表了信仰群体中的众生相。这三种人的心态,都是错误的;或者说他们信仰的方式,是有问题的。然而,很多时候,人陷入其中一种错误之中,不但没有醒悟,甚至感觉良好,自得其乐,认为这就是信仰。
主动的“狂热”的人
第一个:57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58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马太福音称这个人为“文士”(太8:19),这人表示说他已经准备好跟随耶稣,做他的门徒,“无论他去哪里”(ὅπου)。他声称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牺牲他不能付出,没有太大的困难他不能应付。耶稣的回答却是一个对他的警告。跟随耶稣就意味着在世上没有一个永恒的居住之地,而狐狸和飞鸟甚至都有他们的住所。跟随耶稣意味着频繁地从一处搬到另一处,因为耶稣的工作更注重天上的事,而非世上的财宝以及安稳。
耶稣想要这个人确切地知道,跟随他究竟意味着什么。要跟随他的人不能够只顾虑这建立一个美好的家,有一份好的薪水,或是其他世上的享受。甚至在人子努力寻找,拯救失散罪人之时,他在世上都没有他能够称之为自己的家,或是自己安歇之处的地方。
第一种人可以被看做是主动的人,极端一些可以类比于“狂热分子“。这个人主动提出要跟随耶稣,并做出一个听起来很伟大的宣告:“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在今天很多的神学和歌曲中,仍反复在宣扬这样的宗教情感。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被人所追捧、夸耀,并认为是大有信心的。有一些宗教团体,甚至利用人这样的情绪,特别是对年轻人,鼓动他们进入到一些“伟大”的事工当中,这和传销很类似,总是告诉你,哇,来吧,这个产品,这个平台什么都好,前途光明,多么诱惑人!!但是耶稣的回应是:你应该好好考虑清楚,跟随的代价是什么。这好像给很多人浇了一头冷水,但是也提醒我们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和侍奉。
耶稣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也从没有不负责任地去为了一些所谓的高尚目标和功绩,而将人的生命带入到危险和不负责任当中。祂是要救人,而不是要毁灭人。
通过耶稣的回应,考虑到祂是知晓人心的主,因此祂所指出的,其实是这个人生命中所隐藏的问题所在。或许他是被耶稣的名声、看起来有盼望的前途、这种众人所追捧的伟大气氛、充满神迹奇事的刺激所感染。但是耶稣告诉他真正信仰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其实是这个宣称“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的人不会想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也要省察自己传福音,甚至是带领人跟随主。人传的很多时候不是福音。而是没有十字架的传销,比如信主吧,孩子就好了,问题就解决了,信主吧,身体就好了,信主吧,没有苦恼了,来教会把,教会里的人都好。跟随主吧,能找到对象,能有安稳的工作,能有你想要的幸福美满的家庭。为福音而牺牲吧,我们会有更强大的教会,更伟大的未来,等等。
当我们以福音的名义给人以错误的期待时,我们真的是在传福音吗?【太23:15】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悔改吧,耶稣让人看到十字架,那才是罪得赦免的源泉,耶稣为我们的罪背负十字架,我们跟随主也有十字架,这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狂热的信仰生活。
被动的不愿意跟随的人
再来看第二个人: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在第二个例子中,耶稣向一个跟随他的人发出了邀请。但是这个人似乎并没有像先前那个人一样急切地想要立即跟随耶稣。他提出了一个借口。他说他想要先回去埋葬他的父亲,耶稣的回答是:“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耶稣所说的意思是叫那人任凭那些灵里死去的家人去埋葬肉体死去的人。既然父亲已经死了,他的埋葬只不过是为了将一具死尸放入坟墓,再没有别的目的。一个能够向活着的人“传扬神国之道”的人应该重视传道的工作,而非参加非基督徒的埋葬活动。
我们知道,耶稣能够审查人的内心。他知道那些我们完全不可能知道的事。他清楚地知道一个人是否真诚地渴望跟从他,或者只是在找借口。他也知道服侍的呼召什么时候是紧迫的,并需要人立即接受。在这个情况下,耶稣邀请的这个人遇到了一个选择。他或者立即跟从耶稣,或者他“传扬神国之道”的机会就丧失而不再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向他人传讲神国之道的灵里需要当然比其他任何世上的人类的顾虑要重要得多,无论那些世上的事看起来有多么重要。
要运用耶稣说的这些话,我们必须要鉴查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问问我们自己,“我想要在基督的国度里服侍他吗?我是否被诱惑而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世上的需要占据,使它们阻碍我全心全意服侍主呢?如果我必须决定是要立刻响应服侍主的呼召,或是要处理一些世上的需要顾虑的事,哪一样更重要呢?”服侍耶稣要求我们的全心全意和不分散的注意力。
这第二个人代表的第二类人,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被邀请跟随耶稣的人。这个人的独特之处,是耶稣来找到他,就像耶稣呼召他的使徒们一样,说“来跟从我”。但是那个人面对呼召的反应,却是非常消极和被动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生活中各个角落,我们也一定听过类似的话语,“等我退休了,我就可以信主了来教会了”;“等我赚够了钱,我就去读神学”,“等孩子上完辅导班了,再安排来教会的时间吧”……
雅各书中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雅4:13-14】 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雅各这里用的是生命这个词,耶稣这里也是如此,他也提到了生和死。这里反映的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是什么呢?按照人下意识的理解,生命是吃喝拉撒,是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是要自己去努力去控制的,没有这些,就不要谈什么信仰,谈什么跟随耶稣了,没有这些物质的,生活中的事情,自己不去好好弄,哪来什么像信仰这样的“上层建筑“?–信仰就是自己要弄完生活的事之后再来考虑的。
这隐含的意思是,首先信仰只是生命之外的事,这和耶稣说的完全不一样,耶稣说:他才是生命(约翰福音14:6),人有了神的儿子才有生命。没有耶稣,没有信仰,哪来什么真正的生命呢?
其次,人的问题还在于认为生命的事是要一切都在自己的能力与计划之中,自己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事情会如何进展,并且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是错的,生命不是一场靠自己努力而要换回什么的交换,而本质是一种恩赐,正如路德所说:在神的眼中,人如果不承认他依赖神和神的恩赐,只依靠自己和自己的行为,就是罪人。换句话说,这样的状态,当我们生命的逻辑建立在自我的理性和行为,而非对上帝出于信心的倚靠时,实际上首先是需要悔改的罪。
在第二个人的情况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很实际的内容,就是对于事物的优先级放置在错误的位置。耶稣呼召这人去传扬神国的道,这本应成为最大的优先次序;但是这人却以埋葬父亲为更重要的托付。这里的难解之处在于,从外表来看,埋葬父亲也是一个重要的责任,也是人的呼召之一。但是,在这些众多的责任之中,或者说众多的选择之中,究竟人应该如何放置这优先级,再一次显明,只能出于对上帝全然的信靠和顺服,而无法靠着人自我的理性和心意去做。当你去面对决定和选择时候,不是只要看怎么选择最有利,而是上帝的话语是什么。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其他的一切就加给你了。
脚踏两只船的人
最后来看第三个: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第三个人看起来似乎准备好要服侍基督了。但是,他还有一件私人的事想要先处理好。他想要向他的家人道别。他能够在见到他的家人之后仍旧如愿地服侍基督吗?他们会说服他让他呆在家里吗?这一次,耶稣也能够看透人的内心。他知道这人是为不立刻跟随他找了个借口。他要见家人的渴望强于服侍主的渴望。
耶稣说,这样的人不配在神的国里做工。他就像一个人领着牛一起犁地。若是他不向前看他往哪里去,而只是一直向后看他从哪里来,他就不能够犁出一条笔直的犁沟。
当我们在神国里服侍基督时,我们必须将这样的服侍放在心中的第一位。有时这要求我们离开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朋友, 以及亲近的家人。这并不总是容易做到的。有时,有些事,有些周遭的情况要求我们的注意力,但我们必须要记住,神国的服侍必须是我们首要的,最重要的事。
这第三类是基督徒面临的来回的挣扎,就是一方面我们对神有热心有信心,我们关心属灵之事,但同时我们也放不下很多属世的追求和目标,而且是将这些目标跟信仰并列,可以说是“既要又要”,也可以说是“脚踏两只船”,耶稣说是“手扶着犁“但是“向后看”。
为什么会脚踏两只船呢?因为这是看起来容易,安全的路,是你下意识的会毫不犹豫选择的路。因为不要付出代价,是又要信仰,又要自己想要的。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什么都要。手扶着犁走信仰的路,但其实是在向后看着别的路,别的事情。
比如,很多中国父母都有名校梦,都把孩子教育看得很重。一方面手扶着犁带着孩子来教会,另外一方面向后看着清华北大,还有常春藤。当既想要着信仰,又想要着世界和梦想,不知道怎么回事,路走出来小心是歪的。心里很扭曲的。教育不是目的,只是被上帝使用的工具。
不只是这个会让人往后看,每个人都有周围吸引你注意力的,无论是梦想孩子上清华北大,自己有美满的婚姻,有钱,买房子,还是周围的可怕的让你担心忧虑的事情,比如疾病,养老,等等,无论是梦想也好,还是惧怕的事情也好,总是往这些方向,盯着不同的方向,放不下这些,而不是盯着信仰,那么走出来的路一定会歪的,甚至脱轨。
如何来看这些生活中的牵挂与跟随耶稣呢?一方面,从路德“呼召”这个概念的神学框架去看待我们日常生活的诸多责任非常有帮助,我们不能盲目去贬低世俗生活和责任的意义,如同一些以“敬虔”为口号的律法主义者所宣称的那样;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小心滑入“舒适”的陷阱,需要省察在这一些的责任当中,比如个人的发展,家庭的保障,儿女的教育等等,我们真正所注目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就像刚才说的教育的话题,上名校或者实现什么梦想永远不是上帝所赐的教育的目的,教育本身就是上帝不仅是要领人得救,也是装备孩子的恩赐,能够被上帝使用,可以去爱上帝与爱人如己。
活在这种错误中的基督徒,一个特点就是,当挑战来到时,总是选择他们认为容易而安全的路。他们总是选择尽量不要为信仰付代价或者少付代价,但是要努力保全看似由信仰而得来的好处。这是一个伟大而及时的提醒:我们是否安于自己的生活?沉溺于生活中的事务,却已经失去了为信仰付代价的准备?悔改吧,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当我们再比较三种人的时候,第一种人是盲目的“狂热主义者”,仅凭着一腔热血去鲁莽行事,倚靠自我的敬虔与行为;第二种人是冷漠的“逃避者”,对信仰毫无兴趣,无所谓神的呼召,自顾自去过生活;第三种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信仰的外衣,但却只希望得到信仰的好处,信仰似乎是一种工具。
耶稣向使徒们展示我们必须要愿意舍弃个人的安稳,舒适,甚至是在世上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为的是在我们蒙召传讲他的福音时,能够全心全意地侍奉主。我们首先必须要意识到,在为主做工时,我们要牺牲世上的安稳和舒适(57,58节)。那些热心地想要为主做工的人们需要事先听到这个警告。并且,在主呼召我们服侍他时,世上的联系和家庭的责任都不能够作为我们的借口。相对于世上的需求来说,处理好灵里的需求更为重要。最后,我们服侍主时,心中必须要有这样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忠心地为他做工。我们不能够让私人的事情使我们转离这个主要的目的。
这些教导很有挑战,它们不能孤立地被解读,需要放在圣经当中去理解,特别是在“爱人如己”的诫命当中。耶稣提醒跟随着们,需要准备好付上代价。成为耶稣的追随者意味着要重整在地上生命的优先次序。
而我们透过这个看到了什么呢?不是我们做得到,而是我们没做到。我们悔改我们生活中的罪,我们跟随耶稣时候的罪。不论是面对外界的挑战,还是内心的挣扎。我们跟随耶稣常常不定意,没有定意跟随他活着,而福音是,不是我们做到了,我们付出了代价,而是耶稣为我们付出代价,他为我们换回生命,他为我们定意如此。他为我们定意死去。我们才能有真正的生命,才能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因此,耶稣邀请我们来跟随他,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前行,才能付出代价,我们之所以跟随他,是因为他的爱。耶稣今天继续邀请人们:”来跟随我”。即使对那些误解他和他的使命的人–像你和我这样的人–他也继续发出这个亲切的邀请,并以他无条件的承诺为基础。祂说:”跟我到耶路撒冷去,”祂在那里为我们大家到了死亡的地步。祂让我们跟着走,穿过死亡,进入永生。在那里,祂显示了祂胜过所有的仇敌。祂邀请我们跟随祂穿过罪恶、绝望、恐惧、仇恨和错误的优先权,在我们的灵里获得新的生命,此时此地,祂邀请我们过一个跟随他的丰富的门徒生活。
而在神的恩典下,我们将在对上帝的敬畏、爱和信任中成长,他的话语高于一切,这会让我们爱我们的敌人,而不是寻求摧毁他们。这会让我们把跟随他看得比任何都重要,神的国放在心中的首位,并不让任何世上的顾虑使我们转离神。这一切都是因为耶稣的爱,而他的爱,也会伴随我们的生命,无论在世上,还是在天堂,直到永远,阿门!
分享到:
点击以分享到 X(在新窗口中打开)
X
点击分享到 Facebook (在新窗口中打开)
赞过:赞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