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亲妹妹韫欢:临终前说了什么?也许溥仪一生都不敢承认和面对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开始流亡生活。那时,韫欢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皇帝哥哥溥仪。溥仪对她的态度冷淡且疏远,而溥仪的王妃文秀则显得对她格外亲近。溥仪的退位给皇室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虽然家境逐渐窘迫,但载沣依旧不舍削减教育上的开支,韫欢的学业得以继续。
从内心上,韫欢并不认同溥仪这个皇帝哥哥。她接受了现代教育,思想也非常开放,对溥仪依然保持清朝皇帝的做派感到厌恶,尤其是在得知溥仪希望借助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复辟清朝后,韫欢决定与他划清界限。载沣虽然也对溥仪的做法不满,但还是劝告韫欢不要公开表现出来。
溥仪随日本人去了满洲,并写信邀请醇亲王一家投奔他。载沣看透了溥仪的做法,并在回信中劝解他放弃恢复皇帝梦想。然而,溥仪拒绝了父亲的建议,反而认为家人背叛了自己,决定坚定地与日本人合作,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与溥仪决裂后,韫欢和她的父亲一家过上了四处流亡、躲避战火的生活。
在这段流亡的岁月中,韫欢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她心中充满了对日本的仇恨,也深深祈祷中国能够战胜侵略者。1945年,随着日本战败,韫欢全家在北京的醇亲王府度过了这一历史时刻,韫欢高兴地走上街头,欢呼中国的胜利。尽管一直以来保持着高贵的身份,韫欢还是感受到了从战火中解脱的喜悦。
战后的韫欢没有继续皇族的生活,而是决定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她改名为金志坚,以全新的身份开始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她曾在一家小学任教,后来更是创办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成为了校长。韫欢对于教育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但她很快发现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教育观念还带有严重的封建思想,许多人甚至认为女孩不应该接受教育。韫欢决定以自己为例,致力于让每个女孩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28岁时,韫欢遇到了她的爱人乔宏志,二人因为相似的理念和从事相同的职业而迅速走到了一起。尽管乔宏志知道妻子出身皇族,但他依然对她如常,支持她在教育事业中的努力。当韫欢忙碌工作时,乔宏志会默默承担起家务的责任。两人被亲朋好友视为模范夫妻,生活幸福美满。
然而,命运让人难以预料,1960年,乔宏志因病去世,留下韫欢和三个孩子。面对丈夫的离世,韫欢冷静处理后事,并休息了一个月后,又回到了教育岗位,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直到19年后的退休,她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
2004年,83岁的韫欢被诊断为癌症,临终前,她回顾了一生,并用爱新觉罗家族的身份审视中国历史,最后她说道:“我的家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能用一生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荣幸。”这句话的深刻自我反思,或许是溥仪一生都不敢面对和承认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